1x
1

列传 卷六十五

褚承亮,字茂先,真定人。

宋苏轼自定武谪官过真定,承亮以文谒之,大为称赏。

宣和五年秋,应乡试,同试者八百人,承亮为第一。

明年,登第。

调易州户曹,未赴,会金兵南下。

天会六年,斡离不既破真定,拘籍境内进士试安国寺,承亮名亦在籍中,匿而不出。

军中知其才,严令押赴,与诸生对策。

策问 上皇无道、少帝失信。

举人承风旨,极口诋毁。

承亮诣主文刘侍中曰: 君父之罪,岂臣子所得言耶?

长揖而出。

刘为之动容。

余悉放第,凡七十二人,遂号七十二贤榜。

状元许必仕为郎官,一日出左掖门,堕马,首中阃石死,余皆无显者。

况圣明在上,可不容巢、由为外臣乎。

上益奇之,赐田亩千,复之终身。泰和二年卒,年八十五。

杜时升,字进之,霸州信安人。

博学知天文,不肯仕进。

承安、泰和间,宰相数荐时升可大用。

时升谓所亲曰: 吾观正北赤气如血,东西亘天,天下当大乱,乱而南北当合为一。

消息盈虚,循环无端,察往考来,孰能违之。

是时,风俗侈靡,纪纲大坏,世宗之业遂衰。

时升乃南渡河,隐居嵩、洛山中,从学者甚众。

大抵以 伊洛之学 教人自时升始。

正大间,大元兵攻潼关,拒守甚坚,众皆相贺,时升曰: 大兵皆在秦、巩间,若假道于宋,出襄、汉入宛、叶,铁骑长驱势如风雨,无高山大川为之阻,土崩之势也。

顷之,大元兵果自饶峰关涉襄阳出南阳,金人败绩于三峰山,汴京不守,皆如时升所料云。

后不知所终。

宋可,字予之,武陟人。

其姑适大族槁氏,贞祐之兵,夫及子皆死於难。

姑以白金五十笏遗可,可受不辞。

其后姑得槁氏疏族立为后,挈之省外家。

可乃置酒会乡邻,谓姑曰: 姑往时遗可以金,可以槁氏无子故受之。

今有子矣,此金槁氏物,非姑物也,可何名取之。

因呼妻子舁金归之,乡里用是重之。

有诗数千首,常贮竹橐中。正大末,殁洛下。

其诗有云: 黄绮暂来为汉友,巢由终不是唐臣。

真处士语也。王予可,字南云,河东吉州人。

父本军校,予可亦尝隶籍。

年三十许,大病后忽发狂,久之能把笔作诗文,及说世外恍惚事。

南渡后,居上蔡、遂平、郾城之间,遇文士则称 大成将军 ,于佛前则称 谛摩龙什 ,于道则称 驺天玄俊 ,于贵游则称 威锦堂主人 。

为人躯干雄伟,貌奇古,戴青葛巾,项后垂双带若牛耳,一金镂环在顶额之间,两颊以青涅之为翠靥。

衣长不能掩胫。落魄嗜酒,每入城,市人争以酒食遗之。

夜宿土室中,夏月或尸秽在傍、蛆虫狼籍不恤也。

人与之纸,落笔数百言,或诗或文,散漫碎杂,无句读、无首尾,多六经中语及韵学家古文奇字,字画峭劲,遇宋讳亦时避之。

或问以故事,其应如响,诸所引书,皆世所未见。谈说之际稍若有条贯,则又以诞幻语乱之。

麻九畴、张珏与之游最狎,言其诗以百分为率,可晓者才二三耳。

壬辰兵乱,为顺天将领所得,知其名,窃议欲挈之北归,馆于州之瑞云观。

予可明日见将领自言曰: 我不能住君家瑞云观也。

不数日卒。

后复有见于淮上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