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传 卷二十五
○崔仲方
崔仲方,字不齐,博陵安平人也。
祖孝芬,魏荆州刺史。
父宣猷,周小司徒。
仲方少好读书,有文武才干。
年十五,周太祖见而异之,令与诸子同就学。
时高祖亦在其中,由是与高祖少相款密。
后以明经为晋公宇文护参军事,寻转记室,迁司玉大夫,与斛斯徵、柳敏等同修礼律。
后以军功,授平东将军、银青光禄大夫,赐爵石城县男,邑三百户。时武帝阴有灭齐之志,仲方献二十策,帝大奇之。
后与少内史赵芬删定格式。
寻从帝攻晋州,齐之亚将崔景嵩请为内应,仲方与段文振等登城应接,遂下晋州,语在《文振传》。又令仲方说翼城等四城,下之。
授仪同,进爵范阳县侯。
后以行军长史从郯公王轨擒陈将吴明彻于吕梁,仲方计策居多。
宣帝嗣位,为少内史,奉使淮南而还。
会帝崩,高祖为丞相,与仲方相见,握手极欢,仲方亦归心焉。
其夜上便宜十八事,高祖并嘉纳之。
又见众望有归,阴劝高祖应天受命,高祖从之。
及受禅,上召仲方与高颎议正朔服色事。
仲方曰: 晋为金行,后魏为水,周为木。
皇家以火承木,得天之统。
又圣躬载诞之初,有赤光之瑞,车服旗牲,并宜用赤。
又劝上除六官,请依汉、魏之旧。
上皆从之。进位上开府,寻转司农少卿,进爵安固县公。
令发丁三万,于朔方、灵武筑长城,东至黄河,西拒绥州,南至勃出岭,绵亘七百里。
明年,上复令仲方发丁十五万,于朔方已东缘边险要筑数十城,以遏胡寇。
丁父艰去职。
未期,起为虢州刺史。上书论取陈之策曰:
臣谨案晋太康元年岁在庚子,晋武平吴,至今开皇六年,岁次丙午,合三百七载。
《春秋宝乾图》云: 王者三百年一蠲法。 今年三百之期,可谓备矣。
陈氏草窃,起于丙子,至今丙午,又子午为冲,阴阳之忌。
昔史赵有言曰: 陈,颛顼之族,为水,故岁在鹑火以灭。
又云: 周武王克商,封胡公满于陈。
至鲁昭公九年,陈灾,裨灶曰: 岁五及鹑火而后陈亡,楚克之。
楚,祝融之后也,为火正,故复灭陈。
陈承舜后,舜承颛顼,虽太岁左行,岁星右转,鹑火之岁,陈族再亡,戊午之年,妫虞运尽。
语迹虽殊,考事无别。皇朝五运相承,感火德而王,国号为隋,与楚同分。
楚是火正,午为鹑火,未为鹑首,申为实沉,酉为大梁。
既当周、秦、晋、赵之分,若当此分发兵,将得岁之助,以今量古,陈灭不疑。
臣谓午未申酉,并是数极。
盖闻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,况主圣臣良,兵强国富,动植回心,人神叶契。
陈既主昏于上,民讟于下,险无百二之固,众非九国之师。
夏癸、殷辛尚不能立,独此岛夷而稽天讨!伏度朝廷自有宏谟,但刍荛所见,冀申萤爝。
今唯须武昌已下,蕲、和、滁、方、吴、海等州更帖精兵,密营渡计。
益、信、襄、荆、基、郢等州速造舟楫,多张形势,为水战之具。
蜀、汉二江,是其上流,水路冲要,必争之所。
贼虽于流头、荆门、延州、公安、巴陵、隐矶、夏首、蕲口、盆城置船,然终聚汉口、峡口,以水战大决。若贼必以上流有军,令精兵赴援者,下流诸将即须择便横渡。如拥众自卫,上江水军鼓行以前。虽恃九江五湖之险,非德无以为固,徒有三吴、百越之兵,无恩不能自立。上览而大悦,转基州刺史,征入朝。仲方因面陈经略,上善之,赐以御袍袴,并杂彩五百段,进位开府而遣之。及大举伐陈,以仲方为行军总管,率兵与秦王会。及陈平,坐事免。未几,复位。后数载,转会州总管。
时诸羌犹未宾附,诏令仲方击之,与贼三十馀战,紫祖、四邻、望方、涉题、干碉、小铁围山、白男王、弱水等诸部悉平。赐奴婢一百三十口,黄金三十斤,杂物称是。
仁寿初,授代州总管,在职数年,被征入朝。
会上崩,汉王谅馀党据吕州不下,炀帝令周罗攻之,中流矢卒,乃令仲方代总其众,月馀拔之。
进位大将军,拜民部尚书,寻转礼部尚书。
后三载,坐事免。
寻为国子祭酒,转太常卿。
朝廷以其衰老,出拜上郡太守。
未几,以母忧去职。
岁馀,起为信都太守,上表乞骸骨,优诏许之。
寻卒于家,时年七十六。
子民寿,官至定陶令。○于仲文兄凯从父弟玺
于仲文,字次武,建平公义之兄子。
父实,周大左辅、燕国公。
仲文少聪敏,髫龀就学,耽阅不倦。
其父异之曰: 此兒必兴吾宗矣。
九岁,尝于云阳宫见周太祖,太祖问曰: 闻兒好读书,书有何事?
仲文对曰: 资父事君,忠孝而已。
太祖甚嗟叹之。其后就博士李祥受《周易》、《三礼》。
略通大义。
及长,倜傥有大志,气调英拔,当时号为名公子。
起家为赵王属,寻迁安固太守。
有任、杜两家各失牛,后得一牛,两家俱认,州郡久不能决。
益州长史韩伯俊曰: 于安固少聪察,可令决之。 仲文对曰: 此易解耳。
于是令二家各驱牛群至,乃放所认者,遂向任氏群中。
又阴使人微伤其牛,任氏嗟惋,杜家自若。
仲文于是诃诘杜氏,杜氏服罪而去。
始州刺史屈突尚,宇文护之党也,先坐事下狱,无敢绳者。仲文至郡穷治,遂竟其狱。
蜀中为之语曰: 明断无双有于公,不避强御有次武。
未几,征为御正下大夫,封延寿郡公,邑三千五百户。
数从征伐,累勋授仪同三司。
宣帝时,为东郡太守。高祖为丞相,尉迥作乱,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。
复使人诱致仲文,仲文拒之。
迥怒其不同己,遣仪同宇文威攻之。
仲文迎击,大破威众,斩首五百馀级。
以功授开府。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,宇文威、邹绍自白马,二道俱进,复攻仲文。
贼势逾盛,人情大骇,郡人赫连僧伽、敬子哲率众应迥。
仲文自度不能支,弃妻子,将六十馀骑,开城西门,溃围而遁。
为贼所追,且战且行,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。
仲文仅而获免,达于京师。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。
高祖见之,引入卧内,为之下泣。
赐彩五百段,黄金二百两,进位大将军,领河南道行军总管。
给以鼓吹,驰传诣洛阳发兵,以讨檀让。
时韦孝宽拒迥于永桥,仲文诣孝宽有所计议。
时总管宇文忻颇有自疑之心,因谓仲文曰: 公新从京师来,观执政意何如也?
尉迥诚不足平,正恐事宁之后,更有藏弓之虑。
仲文惧忻生变,因谓之曰: 丞相宽仁大度,明识有馀,苟能竭诚,必心无贰。
仲文在京三日,频见三善,以此为观,非寻常人也。
忻曰: 三善如何?
仲文曰: 有陈万敌者,新从贼中来,即令其弟难敌召募乡曲,从军讨贼。此其有大度一也。
上士宋谦,奉使勾检,谦缘此别求他罪。丞相责之曰: 入网者自可推求,何须别访,以亏大体。
此其不求人私二也。
言及仲文妻子,未尝不潸泫。
此其有仁心三也。
忻自此遂安。
仲文军至汴州之东倪坞,与迥将刘子昂、刘浴德等相遇,进击破之。
军次蓼堤,去梁郡七里,让拥众数万,仲文以羸师挑战。
让悉众来拒,仲文伪北,让军颇骄。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,大败让军,生获五千馀人,斩首七百级。
进攻梁郡,迥守将刘子宽弃城遁走。
仲文追击,擒斩数千人,子宽仅以身免。
初,仲文在蓼堤,诸将皆曰: 军自远来,士马疲敝,不可决胜。
仲文令三军趣食,列阵大战。
既而破贼,诸将皆请曰: 前兵疲不可交战,竟而克胜,其计安在?
仲文笑曰: 吾所部将士皆山东人,果于速进,不宜持久。乘势击之,所以制胜。
诸将皆以为非所及也。
进击曹州,获迥所署刺史李仲康及上仪同房劲。
檀让以馀众屯城武,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。
仲文诈移书州县曰: 大将军至,可多积粟。
让谓仲文未能卒至,方槌牛享士。
仲文知其怠,选精骑袭之,一日便至,遂拔城武。迥将席毗罗,众十万,屯于沛县,将攻徐州。
其妻子在金乡。
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,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: 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,将宣蜀公令,赏赐将士。
金乡人谓为信然,皆喜。
仲文简精兵,伪建迥旗帜,倍道而进。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,以为檀让,乃出迎谒。
仲文执之,遂取金乡。
诸将多劝屠之,仲文曰: 此城是毗罗起兵之所,当宽其妻子,其兵可自归。
如即屠之,彼望绝矣。
众皆称善。
于是毗罗恃众来薄官军,仲文背城结阵,去军数里,设伏于麻田中。
两阵才合,伏兵发,俱曳柴鼓噪,尘埃张天。
毗罗军大溃,仲文乘之,贼皆投洙水而死,为之不流。获檀让,槛送京师,河南悉平。毗罗匿荥阳人家,执斩之,传首阙下。
勒石纪功,树于泗上。
入朝京师,高祖引入卧内,宴享极欢。
赐杂彩千馀段,妓女十人,拜柱国、河南道大行台。
属高祖受禅,不行。
未几,其叔父太尉翼坐事下狱,仲文亦为吏所簿,于狱中上书曰:
臣闻春生夏长,天地平分之功,子孝臣诚,人伦不易之道。
曩者尉迥逆乱,所在影从。
臣任处关河,地居冲要,尝胆枕戈,誓以必死。
迥时购臣位大将军、邑万户。
臣不顾妻子,不爱身命,冒白刃,溃重围,三男一女,相继沦没,披露肝胆,驰赴阙庭。蒙陛下授臣以高官,委臣以兵革。
于时河南凶寇,狼顾鸱张,臣以羸兵八千,扫除氛昆。
摧刘宽于梁郡,破檀让于蓼堤,平曹州,复东郡、安城、武定、永昌,解亳州围,殄徐州贼。
席毗十万之众,一战土崩,河南蚁聚之徒,应时戡定。
当群凶问鼎之际,黎元乏主之辰,臣第二叔翼先在幽州,总驭燕、赵,南邻群寇,北捍旄头,内外安抚,得免罪戾。
臣第五叔智建斿黑水,与王谦为邻,式遏蛮陬,镇绥蜀道。
臣兄顗作牧淮南,坐制勍敌,乘机剿定,传首京师。
王谦窃据二江,叛换三蜀。
臣第三叔义受脤庙庭,龚行天讨。
自外父叔兄弟,皆当文武重寄,或衔命危难之间,或侍卫钩陈之侧,合门诚款,冀有可明。
伏愿下泣辜之恩,降云雨之施,追草昧之始,录涓滴之功,则寒灰更然,枯骨生肉,不胜区区之至,谨冒死以闻。上览表,并翼俱释之。
未几,诏仲文率兵屯白狼塞以备胡。明年,拜行军元帅,统十二总管以击胡。
出服远镇,遇虏,破之,斩首千馀级,六畜巨万计。
于是从金河出白道,遣总管辛明瑾、元滂、贺兰志、吕楚、段谐等二万人出盛乐道,趋那颉山。
至护军川北,与虏相遇,可汗见仲文军容齐肃,不战而退。
仲文率精骑五千,逾山追之,不及而还。
上以尚书文簿繁杂,吏多奸计,令仲文勘录省中事。
其所发擿甚多,上嘉其明断,厚加劳赏焉。
上每忧转运不给,仲文请决渭水,开漕渠。
上然之,使仲文总其事。
及伐陈之役,拜行军总管,以舟师自章山出汉口。
陈郢州刺史荀法尚、鲁山城主诞法澄、邓沙弥等请降,秦王俊皆令仲文以兵纳之。
高智慧等作乱江南,复以行军总管讨之。
时三军乏食,米粟踊贵,仲文私粜军粮,坐除名。
明年,复官爵,率兵屯马邑以备胡。
数旬而罢。晋王广以仲文有将领之才,每常属意,至是奏之,乃令督晋王军府事。
后突厥犯塞,晋王为元帅,以仲文将前军,大破贼而还。
仁寿初,拜太子右卫率。炀帝即位,迁右翊卫大将军,参掌文武选事。
从帝讨吐谷浑,进位光禄大夫,甚见亲幸。
辽东之役,仲文率军指乐浪道。
军次乌骨城,仲文简羸马驴数千,置于军后。
既而率众东过,高丽出兵掩袭辎重,仲文回击,大破之。
至鸭绿水,高丽将乙支文德诈降,来入其营。
仲文先奉密旨,若遇高元及文德者,必擒之。
至是,文德来,仲文将执之。时尚书右丞刘士龙为慰抚使,固止之。
仲文遂舍文德。
寻悔,遣人绐文德曰: 更有言议,可复来也。 文德不从,遂济。仲文选骑渡水追之,每战破贼。
文德遗仲文诗曰: 神策究天文,妙算穷地理。
战胜功既高,知足愿云止。
仲文答书谕之,文德烧栅而遁。
时宇文述以粮尽欲还,仲文议以精锐追文德,可以有功。
述固止之,仲文怒曰: 将军仗十万之众,不能破小贼,何颜以见帝!
且仲文此行也,固无功矣。
述因厉声曰: 何以知无功? 仲文曰: 昔周亚夫之为将也,见天子军容不变。
以疾征还京师。仁寿末,卒于家,谥曰静。
有子志本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