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x
1

六反

畏死远难,降北之民也,而世尊之曰 贵生之士 。

学道立方,离法之民也,而世尊之曰 文学之士 游居厚养,牟食之民也,而世尊之曰 有能之士 。

语曲牟知,伪诈之民也。而世尊之曰 辩智之士 。

行剑攻杀,暴憿之民也,而世尊之曰 磏勇之士 。

活贼匿奸,当死之民也,而世尊之曰 任誉之士 。

此六民者,世之所誉也。

赴险殉诚,死节之民,而世少之曰 失计之民 也。

寡闻从令,全法之民也,而世少之曰 朴陋之民 也。

力作而食,生利之民也,而世少之曰 寡能之民 也,嘉厚纯粹,整谷之民也,而世少之曰 愚戆之民 也。

重命畏事,尊上之民也,而世少之曰 怯慑之民 也。

挫贼遏奸,明上之民也,而世少之曰 謟谗之民 也。

此六民者,世之所毁也。

奸伪无益之民六,而世誉之如彼;耕战有益之民六,而世毁之如此:此之谓 六反 。

布衣循私利而誉之,世主听虚声而礼之,礼之所在,利必加焉。

百姓循私害而訾之,世主壅于俗而贱之,贱之所在,害必加焉。

故名赏在乎私恶当罪之民,而毁害在乎公善宜赏之士,索国之富强,不可得也。

古者有谚曰: 为政犹沐也,虽有弃发,必为之。

爱弃发之费而忘长发之利,不知权者也。

夫弹痤者痛,饮药者苦,为苦惫之故不弹痤饮药,则身不活,病不已矣。

今上下之接,无子父之泽,而欲以行义禁下,则交必有郄矣。

且父母之于子也,产男则相贺,产女则杀之。

此俱出父母之怀衽,然男子受贺,女子杀之者,虑其后便,计之长利也。

故父母之于子也,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,而况无父子之泽乎?

今学者之说人主也,皆去求利之心,出相爱之道,是求人主之过父母之亲也,此不熟于论恩,诈而诬也,故明主不受也。

圣人之治也,审于法禁,法禁明著,则官法;必于赏罚,赏罚不阿,则民用。

官治则国富,国富则兵强,而霸王之业成矣。

霸王者,人主之大利也。

人主挟大利以听治,故其任官者当能,其赏罚无私。

使士民明焉,尽力致死,则功伐可立而爵禄可致,爵禄致而富贵之业成矣。

富贵者,人臣之大利也。

人臣挟大利以从事,故其行危至死,其力尽而不望。

此谓君不仁,臣不忠,则可以霸王矣。

夫奸必知则备,必诛则止;不知则肆,不诛则行。

夫陈轻货于幽隐,虽曾、史可疑也;悬百金于市,虽大盗不取也。

不知,则曾、史可疑于幽隐;必知,则大盗不取悬金于市。

故明主之治国也,众其守而重其罪,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。

母之爱子也倍父,父令之行于子者十母;吏之于民无爱,令之行于民也万父。

母积爱而令穷,吏威严而民听从,严爱之策亦可决矣。

且父母之所以求于子也,动作则欲其安利也,行身则欲其远罪也。

君上之于民也,有难则用其死,安平则尽其力。

亲以厚爱关子于安利而不听,君以无爱利求民之死力而令行。

明主知之,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。

故母厚爱处,子多败,推爱也;父薄爱教笞,子多善,用严也。

今家人之治产也,相忍以饥寒,相强以劳苦,虽犯军旅之难,饥馑之患,温衣美食者,必是家也;相怜以衣食,相惠以佚乐,天饥岁荒,嫁妻卖子者,必是家也。

故法之为道,前苦而长利;仁之为道,偷乐而后穷。

圣人权其轻重,出其大利,故用法之相忍,而弃仁人之相怜也。

学者之言皆曰 轻刑 ,此乱亡之术也。

凡赏罚之必者,劝禁也。

赏厚,则所欲之得也疾;罚重,则所恶之禁也急。

夫欲利者必恶害,害者,利之反也。

反于所欲,焉得无恶?

欲治者必恶乱,乱者,治之反也。

是故欲治甚者,其赏必厚矣;其恶乱甚者,其罚必重矣。

此非特无术也,又乃无行。

是故决贤、不肖、愚、知之美,在赏罚之轻重。

且夫重刑者,非为罪人也。

明主之法,揆也。

治贼,非治所揆也;所揆也者,是治死人也。

刑盗,非治所刑也;治所刑也者,是治胥靡也。

故曰:重一奸之罪而止境内之邪,此所以为治也。

重罚者,盗贼也;而悼惧者,良民也。

欲治者奚疑于重刑名!

若夫厚赏者,非独赏功也,又劝一国。

受赏者甘利,未赏者慕业,是报一人之功而劝境内之众也,欲治者何疑于厚赏!

今不知治者皆曰: 重刑伤民,轻刑可以止奸,何必于重哉?

此不察于治者也。

夫以重止者,未必以轻止也;以轻止者,必以重止矣。

是以上设重刑者而奸尽止,奸尽止,则此奚伤于民也?

所谓重刑者,奸之所利者细,而上之所加焉者大也。

民不以小利加大罪,故奸必止者也。

所谓轻刑者,奸之所利者大,上之所加焉者小也。

民慕其利而傲其罪,故奸不止也。

故先圣有谚曰: 不踬于山,而踬于垤。

山者大,故人顺之;垤微小,故人易之也。

今轻刑罚,民必易之。

犯而不诛,是驱国而弃之也;犯而诛之,是为民设陷也。

是故轻罪者,民之垤也。

是以轻罪之为民道也,非乱国也,则设民陷也,此则可谓伤民矣!

今学者皆道书策之颂语,不察当世之实事,曰: 上不爱民,赋敛常重,则用不足而下恐上,故天下大乱。

此以为足其财用以加爱焉,虽轻刑罚,可以治也。

此言不然矣。

凡人之取重赏罚,固已足之之后也;虽财用足而后厚爱之,然而轻刑,犹之乱也。

夫当家之爱子,财货足用,货财足用则轻用,轻用则侈泰。亲爱之则不忍,不忍则骄恣。

侈泰则家贫,骄恣则行暴。

此虽财用足而爱厚,轻利之患也。

凡人之生也,财用足则隳于用力,上懦则肆于为非。

财用足而力作者,神农也;上治懦而行修者,曾、史也,夫民之不及神农、曾、史亦明矣。

老聃有言曰: 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

夫以殆辱之故而不求于足之外者,老聃也。

今以为足民而可以治,是以民为皆如老聃。

故桀贵在天子而不足于尊,富有四海之内而不足于宝。

君人者虽足民,不能足使为君天子,而桀未必为天子为足也,则虽足民,何可以为治也?

故明主之治国也,适其时事以致财物,论其税赋以均贫富,厚其爵禄以尽贤能,重其刑罚以禁奸邪,使民以力得富,以事致贵,以过受罪,以功致赏,而不念慈惠之赐,此帝王之政也。

人皆寐,则盲者不知;皆嘿,则喑者不知。

觉而使之视,问而使之对,则喑盲者穷矣。

不听其言也,则无术者不知;不任其身也,则不肖者不知。

听其言而求其当,任其身而责其功,则无术不肖者穷矣。

夫欲得力士而听其自言,虽庸人与乌获不可别也;授之以鼎俎,则罢健效矣。

故官职者,能士之鼎俎也,任之以事而愚智分矣。

故无术者得于不用,不肖者得于不任。

言不用而自文以为辩,身不任者而自饰以为高。

世主眩其辩、滥其高而尊贵之,是不须视而定明也,不待对而定辩也,喑盲者不得矣。

明主听其言必责其用,观其行必求其功,然则虚旧之学不谈,矜诬之行不饰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