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x
1

十过

十过:一曰行小忠,则大忠之贼也。

二曰顾小利,则大利之残也。

三曰行僻自用,无礼诸侯,则亡身之至也。

四曰不务听治而好五音,则穷身之事也。

五曰贪愎喜利,则灭国杀身之本也。

六曰耽于女乐,不顾国政,则亡国之祸也。

七曰离内远游而忽于谏士,则危身之道也。

八曰过而不听于忠臣,而独行其意,则灭高名为人笑之始也。

九曰内不量力,外恃诸侯,则削国之患也。

十曰国小无礼,不用谏臣,则绝世之势也。

奚谓小忠?

昔者楚共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,楚师败,而共王伤其目。

酣战之时,司马子反渴而求饮,竖谷阳操觞酒而进之。子反曰: 嘻!

退,酒也。 阳曰: 非酒也。

子反受而饮之。

子反之为人也,嗜酒,而甘之,弗能绝于口,而醉。

战既罢,共王欲战,令人召司马子反,司马子反辞以心疾。

共王驾而自往,入其幄中,闻酒臭而还,曰: 今日之战,不谷亲伤。

所恃者,司马也,而司马又醉如此,是亡楚国之社稷而不恤吾众也。

不谷无复战矣。

于是还师而去,斩司马子反以为大戮。

故竖阳之进酒,不以仇子反也,其心忠爱之而适足以杀之。

故曰:行小忠,则大忠之贼也。

奚谓顾小利?

昔者晋献公欲假道于虞以伐虢。

荀息曰: 君其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,赂虞公,求假道焉,必假我道。

君曰: 垂棘之璧,吾先君之宝也;屈产之乘,寡人之骏马也。

若受吾币不假之道,将奈何?

荀息曰: 彼不假我道,必不敢受我。

若受我,而假我道,则是宝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,马犹取之内厩而著之外厩也。

君曰: 诺。

乃使荀息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赂虞公而求假道焉。

虞公贪利其璧与马而欲许之。

宫之奇谏曰: 不可许。

夫虞之有虢也,如车之有辅。辅依车,车亦依辅,虞、虢之势正是也。

若假之道,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。不可,愿勿许。

虞公弗听,逐假之道。

荀息伐虢克之,还反处三年,与兵伐虞,又克之。

荀息牵马操璧而报献公,献公说曰: 璧则犹是也。

虽然,马齿亦益长矣。

故虞公之兵殆而地削者,何也?

爱小利而不虑其害。

故曰:顾小利,则大利之残也。

奚谓行僻?

昔者楚灵王为申之会,宋太子后至,执而囚之;狎徐君;拘齐庆封。

中射士谏曰: 合诸侯不可无礼,此存亡之机也。

昔者桀为有戎之会而有纟昏叛之,纣为黎丘之蒐而戎狄叛之,由无礼也。

君其图之。

君不听,遂行其其意。

居未期年,灵王南游,群臣从而劫之。

灵王饿而死乾溪之上。

故曰:行僻自用,无礼诸侯,则亡身之至也。

奚谓好音?

昔者卫灵公将之晋,至濮水之上,税车而放马,设舍以宿。

夜分,而闻鼓新声者而说之。

他人问左右,尽报弗闻。

乃召师涓而告之,曰: 有鼓新声者,使人问左右,尽报弗闻。

其状似鬼神,子为我听而写之。 师涓曰: 诺。

因静坐抚琴而写之。师涓明日报曰: 臣得之矣,而未习也,请复一宿习之。 灵公曰: 诺。 因复留宿。

明日而习之,遂去之晋。

晋平公觞之于施夷之台。

酒酣,灵公起 。

公曰: 有新声,愿请以示。 平公曰: 善 。

乃召师涓,令坐师旷之旁,援琴鼓之。

未终,师旷抚止之,曰: 此亡国之声,不可遂也。

平公曰: 此道奚出?

师旷曰: 此师延之所作,与纣为靡靡之也。

及武王伐纣,师延东走,至于濮水而自投。

故闻此声者,必于水之上。先闻此声者,其国必削,不可遂。

平公曰: 寡人所好者,音也,子其使遂之。

师涓鼓动究之。

平公问师旷曰: 此所谓何声也? 师旷曰: 此所谓清商也。

公曰: 清商固最悲乎?

师旷曰: 不如清徵。

公曰: 清徵可得而闻乎?

师旷曰: 不可。

古之听清徵者,皆有德义之君也。

今吾君德薄,不足以听。

平公曰: 寡人之所好者,音也,愿试听之。

师旷不得已,援琴而鼓。

一奏之,有玄鹤二八,道南方来,集于郎门之垝;再奏之,而列。

三奏之,延颈而鸣,舒翼而舞,音中宫商之声,声闻于天。

平公大说,坐者皆喜。

平公提觞而起为师旷寿,反坐而问曰: 音莫悲于清徵乎? 师旷曰: 不如清角。 平公曰: 清角可得而闻乎?

师旷曰: 不可。

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,驾象车而六蛟龙,毕方并鎋,蚩尤居前,风伯进扫,雨师洒道,虎狼在前,鬼神在后,腾蛇伏地,凤皇覆上,大合鬼神,作为清角。

今吾君德薄,不足听之。

听之,将恐有败。

平公曰: 寡人老矣,所好者音也,愿遂听之。

师旷不得已而鼓之。

一奏之,有玄云从西北方起;再奏之,大风至,大雨随之,裂帷幕,破俎豆,隳廊瓦。

坐者散走,平公恐惧伏于廊室之间。

晋国大旱,赤地三年。

平公之身遂癃病。

故曰:不务听治,而好五音不已,则穷身之事也。

奚谓贪愎?

昔者智伯瑶率赵、韩、魏而伐范、中行,灭之。

反归,休兵数年。因令人请地于韩。

韩康子欲勿与,段规谏曰: 不可不与也。

夫知伯之为人也,好利而骜愎。

彼来请地而弗与,则移兵于韩必矣。

君其与之。

与之彼狃,又将请地他国。

他国且有不听,不听,则知伯必加之兵。如是,韩可以免于患而待其事之变。 康子曰: 诺。

因令使者致万家之县一于知铁。

知伯说,又令人请地于魏。

宣子欲勿与,赵葭谏曰: 彼请地于韩,韩与之。

今请地于魏,魏弗与,则是魏内自强,而外怒知伯也。

如弗予,其措兵于魏必矣。不如予之。 宣子曰: 诺。

因令人致万家之县一于知伯。

知伯又令人之赵请蔡,皋狼之地,赵襄子弗与。

知伯因阴约韩、魏将以伐赵。

襄子召张孟谈而告之曰: 夫知伯之为人也,阳亲而阴疏。

三使韩、魏而寡人不与焉,其措兵于寡人必矣。

今吾安居而可?

张孟谈曰: 夫董阏于,简主之才臣也,其治晋阳,而尹铎循之,其余教犹存,君其定居晋阳而已矣。

君是曰: 诺。

乃召延陵生,令将车骑先至晋阳,君因从之。君至,而行其城郭及五官之藏。城郭不治,仓无积粟,府无储钱,库无甲兵,邑无守具。

襄子惧,乃召张孟谈曰: 寡人行城郭及五官之藏,皆不备具,吾将何以应敌。

张孟谈曰: 臣闻圣人之治,藏于民,不藏于府库,务修其教,不治城郭。

君其出令,令民自遗三年之食,有馀粟者入之仓;遗三年之用,有馀钱者入之府;遗有奇人者使治城郭之缮。

君夕出令,明日,仓不容粟,府无积钱。库不受甲兵。

居五日而城郭已治,守备已具。

君召张孟谈而问之曰: 吾城郭已治,守备已具。钱粟已足,甲兵有馀。

吾奈无箭何?

张孟谈曰: 臣闻董子之治晋阳也,公宫之垣皆以荻蒿楛楚墙之,其楛高至于丈,君发而用之。

于是发而试之,其坚则虽簵之劲弗能过也。

君曰: 箭已足矣,奈无金何?

张孟谈曰: 臣闻董子之治晋阳也,公宫令舍之堂,皆以炼铜为柱质。

君发而用之。

于是发而用之,有余金矣。

号令已定,守备已具。

三国之兵果至。

至则乘晋阳之城,遂战。

三月弗能拔。

因舒军而围之,决晋阳之水以灌之。

围晋阳三年。

城中巢居而处,悬釜而炊,财食将尽,士大夫羸病。

襄子谓张孟谈曰: 粮食匮,财力尽,士大夫羸病,吾恐不能守矣!欲以城下,何国之可下?

张孟谈曰: 臣闻之: 亡弗能存,危弗能安,则无为贵智矣。

君释此计者。臣请试潜行而出,见韩、魏之君。 张孟谈见韩、魏之君曰: 臣闻: 亡齿寒。

今知伯率二君而伐赵,赵将亡矣。

赵亡,则二君为之次。

二君曰: 我知其然也。

虽然,知伯之为人也中,粗而少亲。

我谋而觉,则其祸必至矣。

为之奈何? 张孟谈曰: 谋出二君之口而入臣之耳,人莫之知也。 二君因与张孟谈约三军之反,与之期日。

夜遣孟谈入晋阳,以报二君之反。

襄子迎孟谈而再拜之,且恐且喜。

二君以约遣张孟谈,因朝知伯而出,遇智过于辕门之外。

智过怪其色,因入见知伯曰: 二君貌将有变。 君曰: 何如? 曰: 其行矜而意高,非他时节也,君不如先之。 君曰: 吾与二主约谨矣,破赵而三分其地,寡人所以亲之,必不侵欺。

兵之著于晋阳三年,今旦暮将拔之而飨其利,何乃将有他心?必不然。

子释勿忧,勿出于口。 明旦,二主又朝而出,复见智过于辕门。

智过入见曰: 君以臣之言告二主乎? 君曰: 何以知之? 曰: 今日二主朝而出,见臣而其色动,而视属臣。

此必有变,君不如杀之。 君曰: 子置勿复言。 智过曰: 不可,必杀之。

若不能杀,遂亲之。 君曰; 亲之奈何? 智过曰: 魏宣子谋臣曰赵葭,韩康子之谋臣曰段规,此皆能移其君之计。

君与其二君约:破赵国,因封二子者各万家之县一。

如是,则二主之心可以无变矣。 知伯曰: 破赵而三分其地,又封二子者各万家之县一,则吾所得者少。

不可。 智过见其言之不听也,出,因更其族为辅氏。

至于期日之夜,赵氏杀其守堤之吏而决其水灌知伯军。

知伯军救水而乱,韩、魏翼而击之,襄子将卒犯其前,大败知伯之军而擒知伯。

知伯身死军破,国分为三,为天下笑。

故曰:贪愎好利,则灭国杀身之本也。

奚谓耽于女乐?

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,穆公问之曰: 寡人尝闻道而未得目见之也,原闻古之明主得国失国常何以? 由余对曰: 臣尝得闻之矣,常以俭得之,以奢失之。 穆公曰: 寡人不辱而问道于子,子以俭对寡人何也? 由余对曰: 臣闻昔者尧有天下,饭于土簋,饮于土铏。

其地南至交趾,北至 幽都,东西至日月所出入者,莫不实服。

尧禅天下,虞舜受之,作为食器,斩山木而财子,削锯修其迹,流漆墨其上,输之于宫以为食器。

诸侯以为益侈,国之不服者十三。

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,禹作为祭器,墨染其外,而硃画书其内,缦帛为茵,将席颇缘,触酌有采,而樽俎有饰。

此弥侈矣,而国之不服者三十三。

夏后氏没,殷人受之,作为大路,而建旒九,食器雕琢,觞酌刻镂,白壁垩墀,茵席雕文。

此弥侈矣,而国之不服者五十三。

君子皆知文章矣,而欲服者弥少。

臣故曰:俭其道也。 由余出,公乃召内史廖而告之,曰: 寡人: 闻邻国有圣人,敌国之忧也。

今由余,圣人也,寡人患之,吾将余何? 内史廖曰: 臣闻戎王之居,僻陋而道远,未闻中国之声。

君其遣之女乐,以乱其政,而后为由余请期,以疏其谏。

彼君臣有间而后可图也。 君曰: 诺。 乃使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遣戎王,因为由余请期。

戎王许诺,见其女乐而说之,设酒张饮,日以听乐,终几不迁,牛马半死。

由余归,因谏戎王,戎王弗听,由余遂去之秦。

秦穆公迎而拜之上卿,问其兵势与其地形。

既以得之,举兵而伐之,兼国十二,开地千里。

故曰:耽于女乐,不顾国政,则亡国之祸也。

奚谓离内远游?

昔者齐景公游于海而乐之。

号令诸大夫曰: 言归者死。 颜涿聚曰: 君游海而乐之,奈臣有图国者何?君虽乐之,将安得。 齐景公曰: 寡人布令曰 言归者死 ,今子犯寡人之令。 援戈将击之。

颜涿聚曰: 昔桀杀关龙逢而纣杀王子比干,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可也。

臣言为国,非为身也。 延颈而前曰: 君击之矣! 君乃释戈趣驾而归。

至三日,而闻国人有谋不内齐景公者矣。

齐景公所以遂有齐国者,颜涿聚之力地。

故曰:离内远游,则危身之道也。

奚谓过而不听于忠臣?

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,为五伯长,管仲佐之。

管仲老,不能用事,休居于家。

桓公从而问之曰: 仲父家居有病,即不幸而不起此病,政安迁之? 管仲曰: 臣老矣,不可问也。

虽然,臣闻之,知臣莫若君,知子莫若父。

君其试以心决之。 君曰: 鲍叔牙何如? 管仲曰: 不可。

鲍叔牙为人,刚愎而上悍。

刚则犯民以暴,愎则不得民心,悍则下不为用。

其心不惧,非霸者之佐也。 公曰: 然则竖刁何如? 管仲曰: 不可。

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。

公妒而好内,竖刁自獖以为治内。

其身不爱,又安能爱君? 公曰: 然,则术公子开方何如? 管仲曰: 不可。

齐、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,开方为事君,欲适君之故,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,此非人情也。

其父母之不亲也,又能亲君乎? 公曰: 然则易牙何? 管仲曰: 不可。

夫易牙为君主味。君之所未尝食唯人肉耳,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,君所知也。

人之情莫不爱其子,今蒸其子以为膳于君,其子弗爱,又安能爱君乎? 公曰: 然则孰可? 管仲曰: 隰朋可。

其为人也,坚中而廉外,少欲而多信。

夫坚中,则足以为表;廉外,则可以大任;少欲,则能临其众;多信,则能亲邻国。

此霸者之佐也,君其用之。 君曰: 诺。 居一年馀,管钟死,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。

刁莅事三年,桓公南游堂阜,竖刁率易牙、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。

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、公守之室,身死三月不收,虫出于户。

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,为五伯长,卒见弑于其臣,而灭高名,为天下笑者,何也?

不用管仲之过也。

故曰:过而不听于忠臣,独行其意,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。

奚谓内不量力?

昔者秦之攻宜阳,韩氏急。

公仲朋谓韩君曰: 与国不可恃也,岂如因张仪为和于秦哉!

因赂以名都而南与伐楚,是患解于秦而害交于楚也。 公曰: 善。 乃警公仲之行,将西和秦。

楚王闻之,惧,召陈轸而告之曰: 韩朋将西和秦,今将奈何? 陈轸曰: 秦得韩之都一,驱其练甲,秦、韩为一以南乡楚,此秦王之所以庙祠而求也,其为楚害必矣。

王其趣发信臣,多其车,重其币,以奉韩曰: 不谷之国虽小,卒已悉起,愿大国之信意于秦也。

因愿大国令使者入境视楚之起卒也。

韩使人之楚,楚王因发车骑,陈之下路,谓韩使者曰: 报韩君,言弊邑之兵今将入境矣。 使者还报韩君,韩君大大悦,止公仲。

公仲曰: 不可。

夫以实害我者,秦也;以名救我者,楚也。

听楚之虚言而轻强秦之实祸,则危国之本也。 韩君弗听。

公仲怒而归,十日不朝。

宜阳益急,韩君令使者趣卒于楚,冠盖相望而卒无至者。

宜阳果拔,为诸侯笑。

故曰:内不量力,外恃诸侯者,则国削之患也。

奚谓国小无礼?

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,过于曹,曹君袒裼而观之。

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。

叔瞻谓曹君曰: 臣观晋公子,非常人也。

君遇之无礼,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,即恐为曹伤,君不如杀之。 曹君弗听。

釐负羁归而不乐,其妻问之曰: 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,何也? 负羁曰: 吾闻之,有福不及,祸来连我。

今日吾君召晋公子,其遇之无礼。

我与在前,吾是以不乐。 其妻曰: 吾观晋公子,万乘之主也;其左右从者,万乘之相也。

今穷而出亡过于曹,曹遇之无礼。

此若反国,必诛无礼,则曹其首也。

子奚不先自贰焉。 负羁曰: 诺。 盛黄金于壶,充之以餐,加璧其上,夜令人遗公子。

公子见使者,再拜,受其餐而辞其璧。

公子自曹入楚,自楚入秦。

入秦三年,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: 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,诸侯莫弗闻。

献公不幸离群臣,出入十年矣。

嗣子不善,吾恐此将仿令其宗庙不祓阴而社稷不血食也。

如是弗定,则非与人交之道。

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,何如? 群臣皆曰: 善。 公因起卒,革车五百乘,畴骑二千,步卒五万,辅重耳入之于晋,立为晋君。

重耳即位三年,举兵而伐曹矣。

因令人告曹君曰: 悬叔瞻而出之,我且杀而以为大戮。 又令人告釐负羁曰: 军旅薄城,吾知子不违也。

其表子之闾,寡人将以为令,令军勿敢犯。 曹人闻之,率其亲戚而保釐负羁之闾者七百馀家。

此礼之所用也。

故曹,小国也,而迫于晋、楚之间,其君之危犹累卵也,而以无礼莅之,此所以绝世也。

故曰:国小无礼,不用谏臣,则绝世之势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