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x
1

灵枢 论疾诊尺

黄帝问岐伯曰:余欲无视色持脉,独调其尺,以言其病,从外知内,为之奈何?

岐伯曰:审其尺之缓急、小大、滑涩,肉之坚脆,而病形定矣。

视人之目窠上微痈,如新卧起状,其颈脉动,时咳,按其手足上,窅而不起者,风水肤胀也。

尺肤滑,其淖泽者,风也。

尺肉弱者,解㑊,安卧,脱肉者,寒热不治。

尺肤滑而泽脂者,风也。

尺肤涩者,风痹也。

尺肤麤如枯鱼之鳞者,水泆饮也。

尺肤热甚,脉盛躁者,病温也;其脉甚而滑者,病且出也。

尺肤寒,其脉小者,泄、少气。

尺肤炬然,先热后寒者,寒热也。

尺肤先寒,久大之而热者,亦寒热也。

肘所独热者,腰以上热;手所独热者,腰以下热。

肘前独热者,膺前热;肘后独热者,肩背热。

臂中独热者,腰腹热;肘后麤,以下三四寸热者,肠中有虫。

掌中热者,腹中热;掌中寒者,腹中寒。

鱼上白肉有青血脉者,胃中有寒。

尺炬然热,人迎大者,当夺血。

尺坚大,脉小甚,少气;悗有加,立死。

目赤色者病在心,白在肺,青在肝,黄在脾,黑在肾。

黄色不可名者,病在胸中。

诊目痛,赤脉从上下者,太阳病;从下上者,阳明病;从外走内者,少阳病。

诊寒热,赤脉上下至瞳子,见一脉一岁死;见一脉半,一岁半死;见二脉,二岁死;见二脉半,二岁半死;见三脉,三岁死。

诊龋齿痛,按其阳之来,有过者独热,在左左热,在右右热,在上上热,在下下热。

诊血脉者,多赤多热,多青多痛,多黑为久痹,多赤、多黑、多青皆见者,寒热。

身痛而色微黄,齿垢黄,爪甲上黄,黄疸也。

安卧,小便黄赤,脉小而涩者不嗜食。

人病,其寸口之脉,与人迎之脉小大等,及其浮沉等者,病难已也。

女子手少阴脉动甚者,妊子。

婴儿病,其头毛皆逆上者必死。耳间青脉起者掣痛。

大便赤瓣,飧泄,脉小者,手足寒,难已;飧泄,脉小,手足温,泄易也。

四时之变,寒暑之胜,重阴必阳,重阳必阴。故阴主寒,阳主热,故寒甚则热,热甚则寒,故曰: 寒生热,热生寒 ,此阴阳之变也。

故曰: 冬伤于寒,春生病热;春伤于风,夏生飧泄肠僻,夏伤于暑,秋生痎疟;秋伤于湿,冬生咳嗽。

是谓四时之序也。